(来源:一度医药)
转自:一度医药
曾致力于将细胞疗法打造成实体瘤“杀手”的生物技术公司Affini-T Therapeutics,近期深陷生存危机。随着首席执行官疑似离职,核心管理层近乎“全军覆没”,叠加资金链断裂、市场估值归零等多重打击,这家曾被寄予厚望的企业,正朝着关停的方向加速滑落,其未来命运蒙上一层厚厚的阴影。
核心团队集体“出走”,管理层近乎“空壳”
Affini-T的管理层崩塌始于今年,且态势愈发严峻。据公开信息显示,公司CEO兼联合创始人Jak Knowles已更新领英个人资料,明确标注自己在该公司的任职于本月正式结束。截至目前,Knowles尚未回应媒体多次提出的置评请求,Affini-T的官方代表也未就相关问询给出答复。
事实上,在Jak Knowles离职之前,Affini-T的核心管理团队已出现大规模“出走潮”。首席财务官Kathy Bergsteinsson、首席科学家Loïc Vincent以及首席医疗官Dirk Nagorsen均已先后离开公司。其中,Dirk Nagorsen在离职后迅速找到新去向,于上个月加入Cartography Biosciences公司,并继续担任首席医疗官一职。
不仅核心管理层流失严重,公司董事会也未能幸免。根据Daniel Faga与Jill DeSimone两人领英资料的更新内容,他们已于上个月辞去Affini-T董事会成员职务。目前,这两位前董事同样未对离职相关问题回应置评请求。
此外,今年早些时候,Affini-T还进行了一轮裁员,进一步削弱了公司的人员基础。为了解公司现状,媒体尝试联系多位投资者与合作伙伴,但均未获得回应或评论,Affini-T的沟通渠道近乎“堵塞”。
资金链断裂致危机爆发,估值从有到无
资金短缺被认为是Affini-T陷入困境的关键导火索。回溯公司发展历程,2022年Affini-T以1.75亿美元的融资规模正式启动运营,当时CEO Jak Knowles曾信心满满地表示,这笔初始资金足以支撑公司的研发工作至2024年12月。此后,公司未公开披露过更多融资信息,但风险投资数据公司PitchBook显示,Affini-T在2023年又完成了一轮1.25亿美元的融资。
两轮大额融资本应成为Affini-T发展的“助推器”,然而现实却事与愿违。
今年8月,基因编辑公司Metagenomi在发布的第二季度财报中提到,过去几个月内,其对Affini-T的投资“估计公允价值”已降至0美元。无独有偶,生物技术公司Erasca在同期发布的第二季度最新报告中也指出,其持有的Affini-T股权“公允价值同样为0美元”。短短时间内,公司估值从拥有实际金额跌至归零,侧面反映出市场对其发展前景已彻底失去信心,资金链断裂的危机已然全面爆发。
Affini-T的困境并非个例,而是当前生物医药行业寒冬下的一个缩影。过去几年,生物医药行业整体融资环境持续严峻,对于研发成本高、技术复杂度高的细胞疗法领域而言,更是雪上加霜。在此背景下,多家细胞疗法生物技术公司被迫选择关闭、裁员或终止部分研发项目,行业生存压力可见一斑。
值得关注的是,Affini-T在发展过程中曾获得不少行业巨头和知名投资机构的支持。其中,Vida Ventures投资公司与拜耳旗下企业风险投资部门Leaps是其启动阶段的核心投资方,这两家投资机构此前还曾在其他细胞疗法初创公司上有过合作,例如今年夏天被艾伯维以21亿美元收购的体内CAR-T疗法公司Capstan Therapeutics。
除了投资方,Affini-T还与基因编辑公司Metagenomi、基因药物初创公司ElevateBio等建立过合作关系。如今,随着Affini-T陷入生存危机,这些曾经的合作项目后续将如何推进,合作关系是否会终止,均成为未知数。
从实验室到临床的“追梦路”,昔日雄心难抵现实骨感
Affini-T的起源颇具科研底蕴,其源自Fred Hutch癌症研究中心三位科学家联合创始人的实验室,这三位科学家分别是Phil Greenberg、Aude Chapuis和Tom Schmitt。公司最初在Fred Hutch癌症研究中心所在地——西雅图设有办公地点,但为了整合资源,在2023年夏天关闭了西雅图分部,将所有资源集中到位于马萨诸塞州沃特敦的总部。
在研发进展方面,Affini-T也曾取得过亮眼成绩。公司已将一款自体CD8+和CD4+工程化T细胞受体(TCR)疗法推进至实体瘤临床阶段,同时,Fred Hutch癌症研究中心也在开展针对KRAS G12V突变的Affini-T候选疗法的人体临床试验。
此外,根据Affini-T今年4月发布的企业演示文稿,公司原本计划在2026年为一款靶向P53 R175H的自体TCR-T疗法提交IND,彼时的发展规划清晰且充满希望。
然而,如今的Affini-T已今非昔比。核心团队离散、资金链断裂、合作方投资减值,多重打击之下,这家曾在实体瘤细胞治疗领域崭露头角的企业,未来走向愈发扑朔迷离。是能找到新的“救命稻草”重获生机,还是最终无奈走向关停,行业内外都在密切关注。
参考:endpoint new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