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 科技

效率捷径的代价:AI 正在让你的大脑变笨

我对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善生活总体上持乐观态度——科学研究、医疗诊断、辅导,以及我目前最喜欢的用途——度假计划。但它也带来了一种恶意的诱惑: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获得卓越。它让人们产生一种错觉,以为自己不用努力就能善于思考,但很抱歉,这是不可能的。


我对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善生活总体上持乐观态度——科学研究、医疗诊断、辅导,以及我目前最喜欢的用途——度假计划。但它也带来了一种恶意的诱惑: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获得卓越。它让人们产生一种错觉,以为自己不用努力就能善于思考,但很抱歉,这是不可能的。

最近有一项研究揭露了这种错觉。该研究的样本量尽管小,甚至还没有经过同行评审——但它表明了一些直觉上似乎正确的事实。

用 AI 写作时,大脑的认知表现最差

麻省理工学院的娜塔莉亚·科斯米娜(Nataliya Kosmyna)领导的研究小组招募了54名参与者撰写论文。其中一些人使用人工智能写作,一些人借助搜索引擎(缺乏相关领域知识的人,不擅长使用搜索引擎识别最重要的信息),还有一些人则采用传统方法,即运用大脑进行写作。使用人工智能写作的参与者文章,更多地引用了具体的人名、地点、年份和定义。而完全依赖大脑写作的参与者,对这些内容的引用减少了60%。目前为止,效果还不错。

但人工智能撰写的论文更加同质化,而人类依靠大脑撰写的论文则呈现出更广泛的论点和观点。之后,研究人员要求参与者引用自己的论文。大约83%的大型语言模型(LLM)用户在引用自己的论文时遇到了困难。他们还没有真正内化自己的“写作”,因此几乎没有理解其中的内容。使用搜索引擎的人更擅长引用自己的观点,而仅使用大脑的人则表现得更好。

几乎所有撰写论文的人都认为自己拥有自己的成果,而很少有人工智能用户声称自己对自己的成果拥有完全所有权。以下是作者对他们这部分研究的总结:

纯脑组虽然认知负荷更大,但表现出更深层次的学习成果和更强的自我认同感。搜索引擎组表现出中等程度的内化,可能在努力和结果之间取得平衡。大模型组虽然受益于工具效率,但记忆痕迹较弱,自我指导能力下降,创作内容碎片化。

换句话说,付出越多,收获越多。效率越高,思考越少。

对 AI 依赖,削弱你的智力潜力

但事情开始变得可怕了。研究人员使用脑电图耳机,观察受试者大脑的内部运作。那些只依赖自身大脑的受试者,大脑多个区域的连接性更强。搜索引擎用户的大脑连接性较差,而人工智能用户的连接性最差。

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名为动态定向传递函数(DDTF)的方法,用于测量神经网络的连贯性和方向性,并可在执行功能、注意力调节和其他相关认知过程的背景下进行解读。纯脑写作者的DDTF连接性最高。搜索引擎组的整体连接性降低了34%至48%,而人工智能组则降低了高达55%。

研究人员总结道:“总的来说,这些发现支持了这样的观点:外部支持工具不仅可以重塑任务绩效,还会影响底层认知架构。”

在过去几周的公开评论中,这项研究的作者们一直谨慎地避免夸大其词。但神经科学界有一个老生常谈的道理:同时放电的神经元会相互连接。这才是关键所在。认真思考可以增强你的心智能力。让机器人替你思考,甚至只是照搬机器人给你的信息,对大脑来说都是空洞的。你正在剥夺自己接受教育的机会,并削弱你的智力潜能。

动机决定 AI 是帮手还是威胁

目前尚不清楚有多少学生使用人工智能撰写论文。Open AI 表示,三分之一的学生使用其产品。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低的估计。大约一年前,我问了一屋子的大学生,他们中有多少人使用过人工智能,几乎每个人都举起了手。

使用人工智能的过程很有吸引力。一开始,你把人工智能当作研究工具,但后来你变得忙乱不堪,时间紧迫,不久之后,人工智能就承担了大部分工作。上个月我在犹他州参加了一个学术会议,其中一位教授说了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:“我们都关注特朗普带来的威胁,但人工智能最终会毁了我们。”

最近《纽约客》一篇题为《人工智能摧毁大学写作后会发生什么?》的文章,捕捉到了这一动态。该文章作者采访了一位名叫亚历克斯的学生,他最初坚称自己只是用人工智能来整理笔记。见面后,他承认这完全不是事实。“生活中任何类型的写作,我都会用人工智能,”亚历克斯说。然后他开玩笑说:“我需要用人工智能来给女生发短信。”

1960年,大学生每周大约要花25个小时做作业,而到2015年,这个数字接近15个小时。但我遇到的大多数学生都忙得不可开交,比我记忆中我和我的朋友们还要忙得多,很多学生活动常常掩盖了学业的光芒。所以,他们当然会使用节省时间的技术,来处理那些他们认为课堂上布置的琐碎作业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天牛新闻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kupercorp.com/21538.html

作者: wczz1314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13000001211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email@wangzhan.com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