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 财经

证券业稳定性保障新标准征求意见,明确组织—制度—过程“三位一体”框架

 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,权威,专业,及时,全面,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!


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,权威,专业,及时,全面,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!

中国证券报·中证金牛座记者8月6日从业内独家获悉,一项旨在为证券业信息系统安全运行装上“稳定器”的重要标准——《证券行业信息系统稳定性保障体系标准(征求意见稿)》(下称《标准》),正由中国证券业协会向全行业广泛征询意见。记者了解到,《标准》将为券商构建全面有效的稳定性保障体系提供权威指引,提出组织保障、制度保障和过程保障“三位一体”的稳定性保障体系框架。

组织保障环节的细化要求方面,券商人士向记者反馈,《标准》明确了组织架构要求、人员能力要求及过程保障能力的管理要求。券商宜设立专门的信息系统稳定性保障组织,并独创性地提出“纵向职能型+横向优化型”双团队架构:纵向团队聚焦运维纵深实战能力,覆盖应用系统、数据库、资源、网络及数据中心现场运维等关键环节;横向团队则致力于流程优化与技术支持,涵盖技术服务台、流程管理、运维数据分析及运维平台研发等。

人员能力方面,《标准》聚焦“能力评估-人员培养-人机协同”三个维度。券商不仅应建立清晰的岗位能力模型与胜任力评估机制,制定相应的培养与激励机制,更要前瞻性地探索并构建“人机协同”的新型运维能力模型,以适应自动化、智能化的发展趋势。

《标准》的制度保障环节,被业内人士视为构建安全底座的“硬规则”。它融合了办法规范、技术标准、操作规程及时序任务,形成全流程制度闭环,确保管理要求可落地、可追溯,不留死角。

过程保障则主要聚焦稳定性架构管理、可观测管理、监控告警管理、巡检管理、故障管理等10大核心过程,每个过程均明确了机制保障、关键活动及评价要素,为券商实践提供了清晰的操作路径。

作为一项新的运维规范,《标准》与传统标准的差异引发行业高度关注。记者从券商了解到,《标准》在编写过程中有接近20家同业专家参与,内容聚焦系统稳定性保障的核心价值,引导行业推动运维左移来提升架构韧性与可运维性非功能性需求,通过数字化手段重塑现有运维保障场景,提升主动防御的保障能力。同时,《标准》建立可度量的稳定性评价要素,如“故障监控发现率”“自动化发布率”“恢复能力达标率”等量化指标,并通过常态化评估与复盘,形成“监控-评估-优化”的闭环改进机制。

责任编辑:刘万里 SF014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天牛新闻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kupercorp.com/22291.html

作者: wczz1314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13000001211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email@wangzhan.com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