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 科技

原创 双11的十七年之变:从“价格战”到“体验战”

当消费者不再冲动,双11也更理性了。国庆假期刚过,电商平台的“双11”战鼓已然擂响。

当消费者不再冲动,双11也更理性了。

国庆假期刚过,电商平台的“双11”战鼓已然擂响。

这个走过17年的购物节,早已从最初的“限时抢购”演变为持续近两个月的“购物季”。从淘宝2009年11月11日当天的单日狂欢,到今年抖音将中秋与双11“打包”成57天超长周期,双11的边界不断被打破。

记得最早的时候,大家都要守着零点准时下单,生怕错过当天的优惠。但随着双11战线越拉越长,不少消费者都在问:这样的“双11”还有多少稀缺意义?

面对增长焦虑,平台试图以三大新动向破局——即时零售提升配送效率,AI技术优化购物决策,出海开辟新市场。

那么,各家平台具体如何布局?这些变化能否让双11重获生命力?

今年“双11”有哪些变化?

双11的“史上最长”帽子,今年又得换一换了。

各大平台的起跑线一年比一年更早。京东在10月9日晚8点就鸣枪开跑,令人意外的是,刚过五天就急急交出首份成绩单:APP活跃用户涨了47.6%,家电数码等品类订单量增长超70%。这迫不及待地报喜,仿佛在向市场证明“早起的鸟儿有虫吃”。

原创             双11的十七年之变:从“价格战”到“体验战”图源:京东官网

展开全文

天猫则选择在10月15日晚8点开启预售,并将活动拉长到11月14日。10月20日晚8点正式开售后,销售数据迅速引爆:仅1小时,80个品牌成交额突破一亿元,30,516个品牌实现翻倍增长。

原创             双11的十七年之变:从“价格战”到“体验战”图源:天猫官网

抖音今年玩了个新花样,把中秋和双11“打包”成了一个长达57天的购物季,从9月16日一直延伸到11月11日。相比之下,去年35天的纪录显得如此“短暂”。快手把预售提前了3天,小红书也提早1天加入战局。

原创             双11的十七年之变:从“价格战”到“体验战”图源:网络

这场越来越长的购物马拉松背后,折射出电商平台寻找新增量的共同焦虑。随着“双11”进入第17个年头,消费者对它的态度也发生了明显变化。

“今年只买洗衣液、纸巾这些必需品。”一位消费者陈女士坦言,“不会再为了凑满减而囤货了。”她的想法代表了不少人的心声。

多位受访者表示,虽然仍会关注双11,但“大量囤货”“熬夜凑满减”的行为会减少,因为“平时也有促销,不一定要等到双11”。

商家的参与度也在悄然变化。“以前的双11,都得通宵达旦,现在不用了。”杭州一位淘宝女装店主雨欣说道。

在她看来,如今电商平台的促销活动已相当密集——除了618、双11、年货节等核心大促,还有各种平台特定活动和主题促销,这使得双11的权重相对降低。“参与双11,就跟参与日常促销差不多,不再需要专门动员员工、制定特别策略。”

面对这份冷静,平台们今年学乖了。曾经令人头疼的复杂规则被大幅简化,“官方立减”“一件直降”“无需凑单”成为新关键词。

淘宝推出官方立减玩法,消费者无需凑单即可享受直接减免;小红书设定“立减15%及以上”的核心门槛;京东主打“官方直降,低至一折”;抖音电商同样推出“立减折扣”“一件直降”等活动,优惠力度达15%及以上。

曾经有一段时间,复杂的大促玩法不仅推高了商家的学习与执行成本,也抬高了消费者的参与门槛,间接影响了促销效果与成交转化。各平台简化规则的举措反映了行业的共识:如今,越简单、普适的机制,越能提升大促效率,真正让利于消费者。

除了简化规则,各平台还拿出了一些新点子:京东打造“月黑风高”夜间促销,李佳琦直播间引入观众投票的“擂台战”模式,抖音则通过“超值天团”等活动扶持特色品类。这些尝试能否重新点燃消费者的热情,还需要时间验证。

在这个理性消费的时代,双11正在努力寻找新的存在意义——不仅要让消费者买得开心,更要让他们买得明白、买得舒心。

AI和即时零售成为新看点

今年双11除了满减规则变得更简单,最大的变化要数“即时零售”的加入了。

“很多东西是真的等不了。”一位刚生完二胎的宝妈分享道,“上次孩子的尿不湿用完了想买,要是等网购得好几天,特别不方便。”这种对速度的需求正在成为常态。

有个有趣的数据:iPhone17开售第一周,每15个下单的用户里,就有一个选择用“外卖”的方式买手机。

如今的消费者已然进入“既要又要”的时代:既要品类丰富,又要价格优惠,还要配送迅捷。

在“多”“好”“省”这三个维度被充分挖掘后,“快”正成为电商平台新的竞技场。传统电商模式难以满足这种即时需求,唯有即时零售能填补这片空白。

原创             双11的十七年之变:从“价格战”到“体验战”图源:网络

各大平台纷纷布局:淘宝闪购首次参与双11,在10月15日至11月14日期间发放超1000万份免单红包;京东将“秒送”业务提升为双11核心战略,强化即时履约能力。

这背后是阿里系“远近一体”的新打法。简单说,就是把线上旗舰店和线下门店彻底打通。现在全国40万家门店已经接入系统,从苹果、华为到优衣库、迪卡侬,覆盖了数码、美妆、家居等各个品类。消费者在网上下单时,可以自由选择快递配送还是就近门店即时送货。

市场反响立竿见影。双11开卖不到两小时,苹果官方旗舰店的iPhone销售额就超过去年全天。更让人意外的是,预售首日的数据:淘宝闪购在全国270个城市的夜宵订单量同比增长超200%,超市便利订单增幅高达670%。

为什么平台都在发力即时零售?说是电商的终局之战也不为过。

据商务部研究院发布的《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(2024)》预测,2030年即时零售市场规模将突破2万亿元,有望成为电商最后一个“万亿级”存量市场。

除了“快”,今年双11还变得更“聪明”了。

淘宝天猫一口气上线了6个AI购物助手,取的名字都挺接地气——“AI万能搜”“AI帮我挑”“拍立淘”什么的。这些AI助手确实挺懂人话,你问它“怎么清理下水道的小飞虫”,或者“家里同时养猫养狗该买哪种猫砂盆”,它真能给你列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和合适商品,像个懂生活的朋友在帮你出主意。

原创             双11的十七年之变:从“价格战”到“体验战”图源:网络

就连发优惠券这件事,也变得更智能了。今年天猫准备的500亿消费券里,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一个叫“智惠引擎”的AI系统在负责发放。根据测试,AI发的券用起来的人更多,实际核销率比以往提升了15%。这就像有个精明的掌柜,知道该在什么时候、给什么人发什么券最合适。

对商家来说,AI不再是个遥远的概念,而是成了省心省力的好帮手。

杭州女装店主雨欣对此深有体会:“以前拍商品图得找摄影师、请模特、租场地,现在用AI就能直接生成高质量的图片和视频,成本降了不少。连客服都能自动回复大部分问题,真的轻松很多。”

数据显示,AI美工每月能生成2亿张商品图和500万个视频,让商品点击率提升了10%。更贴心的是,AI还能自动生成运营分析报告,累计已经出了超1000万份,超过85%的商家都给出了好评。

如今各家平台都在发力AI工具:阿里妈妈的“万相台”、抖音的巨量云图、京东的数字人直播,都在帮商家更精准地备货和营销。

原创             双11的十七年之变:从“价格战”到“体验战”图源:网络

中航证券的分析显示,AI已经渗透到电商的各个环节,从推荐商品到客服接待,从库存管理到物流配送,行业正在从“流量驱动”转向“智能驱动”。

在这个双11,即时零售与AI技术正在共同重塑电商格局——一个让配送更快,一个让决策更准,它们共同让“多快好省”这个老目标有了新内涵。

扬帆出海找增量

当国内电商市场的增长空间逐渐收窄,出海已从可选项变为必选项,成为今年双11最值得关注的战略动向。各大平台不再小打小闹,而是以重兵布局,试图在全球市场复制双11的奇迹。

阿里更是在海外业务上加大力度。第一次在全球20个国家和地区(包括港澳台、马来西亚、澳大利亚等)同步启动双11,并推出中、英、马来、泰、俄五种语言界面,活动节奏与国内完全同步。

原创             双11的十七年之变:从“价格战”到“体验战”图源:网络

更实在的是,淘宝宣布投入10亿元营销补贴,目标是帮助10万商家实现海外成交额翻倍。这架势,颇有几分当年在国内开疆拓土时的魄力。

最让商家动心的是那个“一键签约”的轻量化出海方案——不懂外语没关系,不会做海外营销也没关系,平台连退货都帮你兜底。目前,已吸引超过百万商家加入,签约商家GMV增速是整体海外大盘的3倍。

阿里旗下的速卖通则玩起了“连续剧”式的促销策略。从11月8日预热开始,到11月11日至19日正式售卖,再到11月20日无缝接档“黑色星期五”,整个大促周期一直延续到12月3日。这种环环相扣的安排,既照顾了熟悉双11的华人消费者,也迎合了海外本地用户的购物习惯,可谓用心良苦。

原创             双11的十七年之变:从“价格战”到“体验战”图源:网络

另一边,拼多多旗下的Temu更是激进,在美国市场摆开擂台,用八折到八五折的优惠直接叫板“黑五”和“网络星期一”。

原创             双11的十七年之变:从“价格战”到“体验战”图源:temu官网

不过,出海之路并非简单地复制粘贴。

一位刚尝试跨境电商的商家坦言:“海外消费者的偏好、物流的时效、售后服务的标准,都需要重新摸索。”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平台要投入重金,既要帮助商家解决语言问题,又要提供营销补贴——出海这场仗,需要整个生态一起发力。

小结

十七年过去,双11更像一位正在转型的老朋友。

它不再执着于让你熬夜抢购,而是学会了更贴心的相处方式:理解你急需一个产品时的焦灼,把配送时间缩短到小时级;明白你面对海量商品时的选择困难,让AI帮你精准挑选。

从24小时闪电战到持续57天的零售实验场,双11的价值正在被重新定义。它不再只是销售额的竞技场,更成为探索未来零售模式的试炼场。让商品“飞”到你身边的即时零售、懂你所想的AI技术、扬帆出海的新征程,都在这个舞台上接受检验。

当促销成为日常,价格不再是唯一吸引力,双11正在完成它的成人礼。虽然我们不再守着零点抢购,但这个走过17年的商业创新,依然在寻找与消费者对话的新方式。

或许,这就是它穿越周期的秘密:在变化的消费世界里,始终与时代同行。

参考资料:

1、《阿里拿40亿砸向双11》电商头条

2、《电商亮出“双11”底牌!》新消费日报

3、《双11 战场再扩容,闪购首次参战,其他平台跟还是不跟?》第一财经

点击「推荐❤」,锦鲤附身!

END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天牛新闻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kupercorp.com/32539.html

作者: wczz1314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13000001211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email@wangzhan.com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