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 科技

从3.99万到9998元、3个月降价7成,人形机器人的价格被打下来了?

出品|搜狐科技作者|常博硕编辑|杨锦中国人形机器人的价格终于从六位数进入到了四位数的时代。

出品|搜狐科技

作者|常博硕

编辑|杨锦

中国人形机器人的价格终于从六位数进入到了四位数的时代。

近日,继宇树3.99万元起的人形机器人亮相后,作为北京机器人企业的代表,加速进化和松延动力也分别推出售价为2.99万和9998元的产品。

人形机器人进入万元时代

早些时候,行业内的低价还停留在宇树发布的R1机器人。7月25日,宇树科技通过官方视频号发布了双足人形机器人新品Unitree R1,售价3.99万元起,重量约25千克,支持开发与定制,集成语音和图像多模态大模型。

R1的发布掀起了机器人价格下探的开端,仅仅三个月,人形机器人的价格已经下降近四分之三。

松延动力近期推出的售价9998元的消费级机器人“小布米(Bumi)”身高约94cm、体重仅为12kg,全身拥有超过21个自由度,外表采用高强度塑料机身和局部铝合金结构。

据官方表示,小布米主要面向科技爱好者、青少年编程学习者及家庭用户,同时也为教育机构与创客空间提供套件与课程解决方案。在功能上,小布米具备行走、奔跑、舞蹈等能力,还支持语音交互、示教和App遥控等智能交互方式。

搜狐科技观察到,除了售价9998元的普通版外,小布米EDU版本也已上线京东,售价为2.49万元,支持底层二次开发,而普通版本的小布米则只具备上层二次开发功能。除此之外,据官方旗舰店显示,EDU版本在算力上相比普通版增加了Orin Nano Super边缘计算开发者套件,该款套件专为提升生成式AI性能设计。两个版本的其他不同之处目前官方尚未披露。

截止发稿,小布米在京东已售出563台,EDU版本小布米售出61台,两个版本都需要支付500元定金完成预定,普通版在1月15日开始支付尾款,EDU版在12月13日开始支付尾款。官方显示,小布米首批交付时间为2026年3月,EDU版本首批交付时间为2026年1月。

展开全文

除了松延动力,另一家将高性能机器人价格打下来的公司是加速进化。

就在小布米发布后的一天,加速进化正式推出Booster K1,官方对Booster K1的定位是一个具身开发入门级平台。据官方表示,Booster K1已经通过了30小时连续500N撞击测试与100小时真机运行验证,整机重量小于20kg,配备专用行李箱,支持“开箱即用、随身携带”,同时支持手机APP操控,简单示教,即可创建特定动作。

相比于小布米主攻家庭消费,K1的落地场景更偏向B端,能够适配足球赛事、STEM教育、科研实验等多种场景。

Booster K1目前共推出三个版本,分别为2.99万元的极客版、6.69万元的教育版与8.99万元的专业版,全系标配22自由度,均支持二次开发。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来看,三个版本主要区别在于算力与续航时间以及质保时间。

截止发稿,Booster K1极客版在京东已预约515台,预约人在10月31日14点需要支付全款2.99万元完成预定,其余版本暂未有预定数据。在京东主页显示,加速进化的Booster K1下单后将在两个月内发货。

未来仍有降价空间

机器人价格持续走低的同时,大家都在好奇同样两个问题:机器人的成本到底是多少?这个价格还能赚钱吗?

搜狐科技就此同时询问了两家机器人公司的创始人,松延动力创始人姜哲源以及加速动力程昊都不约而同表示,机器人价格在未来依然有下探可能。

姜哲源更是表示:“我认为人形机器人本身不该那么贵,对我们来讲,人形机器人本质是塑料、铝、铁、铜线、磁铁加芯片,没特别多别的东西,所以本质价格可以降下来。”

谈及利润,他表示“这款产品成本很低,我们也控制了自己的毛利水平。”

对于小布米如何控制成本,姜哲源对搜狐科技等媒体表示:“这款小尺寸小布米,首先大量使用复合材料,既轻量化成本又不高,其次重量低,成本本身能做低。再其次控制器等所有东西都是自研,自研比例非常高,整个电机系统全是自研,这块有大幅降本。”

而加速进化创始人程昊则对搜狐科技表示,入门版机器人,价格会越来越低。也有行业人士对搜狐科技表示,由于两款人形机器人的身高都比较低,属于小尺寸机器人,这在成本上也有相应的优势。

对于价格战的问题,两位创始人都表示否认。程昊认为:“人形机器人未来的产品形态和定价区间都会非常丰富,有的会特别贵,有的一般,这样才能推动行业快速落地。”

姜哲源则表示:“真正把价格做到另一个价格带,进入新层级,不算恶性价格战。这是在不同价格带下探索新场景。”

尽管如此,两款新品在双十一期间亮相,消费级机器人的万元时代正式到来。就如程昊所说:“具身智能行业、人形机器人行业还处于早期阶段,需要行业的分工和协同,不同的定价源于对产品定位的根本不同理解。”

从定位上看,如果是支持二次开发的科研平台,那两款机器人都在3万元以内的价格上竞技,加速进化更是在发布时就将Booster K1定位为“不仅是一个机器人,它还是一个经RoboCup(机器人世界杯)验证的高性能开发平台。”

小布米的定位则属于两条腿走路,基础版本面向家庭教育,EDU版本面向科研场景。姜哲源认为:“人形机器人之前没进入消费级,是因为技术达不到,模型泛化性不够,没法完成养老护理、家政等工作。我们发布小布米,想法是如果机器人没办法完成这些工作,就先给人带来情绪价值,陪小孩、教小孩编程、学英语,这是短期能快速走进家庭的方向。”

在他的眼里,小布米算准消费级,站在消费和非消费中间地带。

如果将具身智能看作下一代通用技术,经济学里有个专有名词叫做技术创新理论,核心是技术创新的红利往往来自扩散而非发明本身。

在技术扩散初期,往往面临成本高、市场小、需求不确定,但随着产业链完善、标准统一、应用场景丰富,技术外溢效应就让机器人逐渐进入消费品市场。

换句话说,价格下降或许是通用技术普及的前提条件。而在产业进入规模化竞争阶段后,价格下行就变成了必然。当越来越多厂商涌入市场,竞争会将价格推向接近边际成本的均衡点。

正如加速进化CEO程昊对搜狐科技所说,机器人会经历类似个人计算机的普及过程,个人计算机曾经从百万美元机降到数万元人民币,再到如今的千元笔记本,相信机器人行业也会经历同样的价格轨迹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天牛新闻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kupercorp.com/34486.html

作者: wczz1314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13000001211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email@wangzhan.com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